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 党建经营
致敬非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仁堂贡献奖获得者金霭英
来源:同仁堂  时间:2020-06-02

今年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351年、供御药188年的中国北京同仁堂,截至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个,其中3个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37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位。这般成就,既是中国北京同仁堂351年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亦是一代一代同仁堂人扎根中医药行业,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成果,更是激励新时代同仁堂人继续勠力同心、奋发图强的强心剂。今天开始,我们将开设“致敬非遗”栏目,向我国中医药文化精粹和传续薪火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人致敬!

 

 

2019年12月,同仁堂集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同仁堂诞生350年。会上表彰了一批为同仁堂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其中10余名功勋卓著的老专家、老师傅荣获“同仁堂贡献奖”,成为同仁堂人心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在激昂的颁奖音乐声中,年近八旬的金霭英精神矍铄地走在领奖队伍前面,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平手中接过大红证书。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说:“好久不见金总了,今天看见她,想起了好多往事。”还有人说:“金总几十年来为同仁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获得这个奖,可谓实至名归!”

众人口中的金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同仁堂作出过哪些贡献?那还要从30年前的一次危机开始说起。

立项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 回应国际社会质疑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后,很多外国人带走了中国各种品牌的中成药,其中就包括同仁堂生产的牛黄清心丸等。很快,国际医药市场如日本、韩国、加拿大、欧洲及港澳台地区的外商代理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当局、经销商、媒体纷纷提出中成药含有过量的重金属,言辞激烈,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之势。某媒体剑锋直指同仁堂,提出牛黄清心丸含有较大量的汞和砷,吃了会造成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这给中国的中药行业,给同仁堂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仁堂药厂逐级向上级部门请示,虽然高度重视,但一时间没有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情急之下,金霭英和厂长商量对策,决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厂里先拿出五万块钱启动资金,和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市药检所合作,首先对“牛黄清心丸中微量重金属检测方法”立项。在这个研究项目中,身为同仁堂药厂技术副厂长的金霭英担当起立项、参加设计、协调组织鉴定的重任,并在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至关重要的思路。立项时,她提出,研究不能仅就目前反馈的砷和汞的问题,要对牛黄清心丸中铜、汞、铅、砷、锡、镉、锑、铬八种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最后通过研究,确定采用国际通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同仁堂、检定所、药检所分别检测、验证。1991年课题通过中国植物药学家楼之岑为鉴定主任的鉴定。

在此基础上,1992年开题“牛黄清心丸的安全有效性研究”,通过医产学研究联合开发研究。实验设计时,她又提出,用两个品牌的牛黄清心丸,一个含朱砂、雄黄,另一个不含,研究内容一是安全性,二是有效性,三是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临床观察二种处方,对风痰症的眩晕、中风先兆、神经衰弱(中医称“不寐”)共观察188例,临床证侯改善90-100%,处方有、无朱砂、雄黄的牛黄清心丸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二药效学研究。两种牛黄清心丸对心脑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明显,但是在加速脑微循环作用和动物心肌缺血的改善方面,无朱朱砂、雄黄的牛黄清心丸作用不明显。第三农残和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为零或低于规定标准。第四毒理学研究结果:牛黄清心丸对动物体内毒性危害较低,安全系数较高,二种牛黄清心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动物体内毒性反应和靶器官操作。1994年“牛黄清心丸安全有效性研究”通过专家鉴定。鉴定主任是原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长王永炎教授。鉴定结果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合理,整个试验的数据都是很可信的,研究评价就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而且它有相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同仁堂把去掉朱砂雄黄的牛黄清心丸开发为同仁牛黄清心丸,然后把这些材料都报给了卫生部。1995年批准了同仁牛黄清心丸部颁标准,可以合法生产。同仁牛黄清心丸益气养血,镇惊安神,化痰息风。一直是同仁堂的重点品种。

1995年,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同仁堂将研究结果作了报告,最后这篇论文被评为A类论文。因为参加国际传统医药大会的人很多,所以此举相当于是向国际医药市场提出问题做了回答。其后做为副主编编写《重金属与中医药》、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关于中成药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培训班。面对传统中药在现代社会应用中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手段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外,1998年时年58岁的金霭英做为课题顾问参与了中研院中药所牵头的国家攀登项目“安宫牛黄丸朱砂、雄黄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评价研究”(1998-2001),这是对朱砂、雄黄在大复方成药中安全、有效性的研究。

致力于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

从金霭英1978年进入同仁堂制药厂后,在同仁堂深厚文化的熏陶下,她对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认识、理解越来越深刻,把传承、弘扬同仁堂文化做为她的使命。

1993-1998年她做为课题负责人,立项《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的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共六人,其中有同仁堂制药厂三位老职工,研究确认同仁堂历史上系统制定、修订传统配本共三次,确认同仁堂传统中成药处方数百种,在同仁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名录和开发市场起到作用。

2009-2011年她做为课题负责人,立项“与同仁堂相关的御药房档案分类整理与研究”。1985年,集团组织职工写《北京同仁堂史》的时候,同仁堂制药厂几位老职工到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数万份的御药房档案里头检索出跟同仁堂相关的御药房档案,大概是三百九十多份。请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拍成胶片,存放在同仁堂制药厂档案室里。2009年的时候,正式立项“与同仁堂相关的御药房档案分类整理与研究”。金霭英带领团队从股份集团档案室调出尘封已久的御药房档案资料,先把胶片冲洗出来,再把宫廷文体翻译成白话文,有很多不熟悉的用词都要翻译出来,翻译了整半年,最后通过分类整理,终于理清了同仁堂供御药的种类、药品的质量要求、供药的程序、御药结算,还有同仁堂药商等等,研究再现了同仁堂百年以前供御药的史实。更加深刻的认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和同仁堂精神的真谛,此外,还具有中医药的学术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同时对现代师承—课题模式进行了探讨。

2011年,她做为课题负责人,带领专家委员会18位专家开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资源调研”。利用一年时间深入股份集团、同仁堂药店等单位去现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按照同仁堂文物、档案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人的特质、遗留问题共五类汇总、归纳、分析。通过调研系统梳理了同仁堂文化资源,在世园会等活动中多次使用。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获批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7年金霭英成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十余年间,她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逐步形成了同仁堂的历史源远流长,谱系清楚、供御药使同仁堂文化独具特色、制药文化、诚信文化、在中医指导下服用中药才有疗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同仁堂品牌、同仁堂人的特质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从而比较全面的诠释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金霭英在同仁堂工作四十多年,无论是从事技术、管理、研究工作,还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都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前瞻性的思考力,勇于担当重任,潜心破解难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同仁堂文化,同仁堂的精神在她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